close

中國時報【仇佩芬/台北報導】



兩岸民間合編「中華大詞典」計畫,將在一年後看到初步成果。國家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昨表示,兩岸將採雲端概念進行詞典編纂,建立線上「中華語文知識庫」,預計第一階段編纂的「兩岸常用詞彙詞典」,將於民國一百年底上線,兩岸民眾將可在網上找查三萬多條兩岸常用的生活詞目。

文化總會昨舉行記者會,說明中華大詞典編纂計畫。劉兆玄指出,馬英九總統於二○○九年提出兩岸民間合編中華大詞典的構想,經文化總會與大陸「中國辭書學會」研議後,決定融合雲端概念,建立網上「中華語文知識庫」;同時採參考維基百科建立「全民編寫,專家審查」的網上平台,讓知識庫能融入兩岸生活,並隨之逐步擴充。

為讓兩岸民眾早日享受「中華語文知識庫」成果,兩岸初步編纂的「兩岸常用詞彙詞典」將於明年底正式上線,收錄約五千多個字頭、三萬多條詞目,內容以生活、文化、社會等實用語彙為主。

未來,民眾將可在線上詞典找到「速食麵」與「方便面」、「馬鈴薯」與「土豆」等相同事物不同名稱的對照說明,或是「愛人」、「窩心」等詞句在兩岸的不同意義,增進兩岸彼此了解。

至於可能引起兩岸爭議的敏感詞句,如「中華民國」與「中華人民共和國」,及兩岸行政機關名稱,初步將不會列入;詞典也只列名勝及民俗節假日,但不列地名及單方特有節日。但劉兆玄強調,只要民眾會用到,詞典就會以「並列」方式納入,不會刻意迴避,「正確性最重要」。

但這些敏感詞彙納入線上詞典後,會不會遭大陸網路封鎖?劉兆玄說,台灣無法干涉對岸如何使用,但若封鎖特定詞彙,「就失去編這部詞典的意義了」,他相信對岸應能實踐「求同存異、異中求通」的編纂精神。

「詞典」總編輯、前師大國文系教授張文彬則表示,兩岸在展開編纂前曾簽署備忘錄,確立「對等、互助、共通」的原則,只有兩岸都能接受的詞彙和解釋,才能納入詞典,雙方在編纂時已同意,只要有一方不同意,雙方都不能片面納入特定敏感詞彙,「絕對不會傷害台灣主權」。

為配合「兩岸常用詞彙詞典」上線,明年初華視將推出「兩岸每日一詞」的節目,以說故事的輕鬆方式,幫助台灣觀眾了解兩岸不同生活用語和字彙意義。

文章來源: 中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hailinstory48 的頭像
    phailinstory48

    泰國刺青產業報導

    phailinstory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