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〔自由時報記者林宜樟/嘉義報導〕因為內文有「黨尚黑」,台語發音手抄經書藏數十年才公開!嘉義縣溪口鄉寶太殿創辦人張輦百年前用台語口述勸世文,信眾手抄三百多冊。戒嚴時期後輩深怕惹禍,藏於鐵箱告誡不可打開,直到過世後才由第四代孫張志帆取出,最近成功大學研究團隊進行經文數位化,研究成果將於六月發表,並出版成套書籍,保留台灣珍貴歷史文物。



寶太殿位於嘉義縣溪口鄉,日治時期由道 人張輦(一八七七年至一九三一年)創立,張輦時常為信眾用台語講道說法,但他不會寫字,由信眾許求、王鬧等用漢字發音記下。

寶太殿總幹事張志帆說,三百多冊經書原由叔公保管,當時因國民黨執政的戒嚴時代和白色恐怖,叔公發現經書中討論「結黨」時有「黨尚黑」字眼,深怕惹禍上身,鎖在鐵箱中交代不可打開。

各類經書有「赦罪公羅(功勞)懺」、「佛文君主經」等,內容包羅萬象,有天文地理做人處事,甚至當時食衣住行。三年多前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陳益源到寶太殿進行研究,發現經書中有「鐵器唱歌盡生聲」似乎講廣播,而「天有寶,人有物,說話絲線引,電言千講萬鄉里」提及電話,「道路安鐵船,船排見上山」則講到汽車,甚至還有公墓公園化理念,內容值得深入研究。

「自有幼兒泗母乳」、「尪姐合蛤」、「雙身蛤合」,這些台語發音的手抄經書,用漢語念有如天書。在寶太殿進行研究的成功大學台文所博士柯榮三說,台灣寺廟多有經書流傳,但這麼大量的手抄經書是第一次見到,更難得的是內容全是「台語發音」,需用台語念才能解讀,非常罕見。

這一年柯榮三進行數位化,將九千多頁經書掃瞄,由寶太殿出資八十多萬印製十五大冊三百套。成功大學中文系將在今年六月主辦「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年會暨東亞端午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有韓國、日本、越南、中國、港澳、馬來西亞等學者參與,六月五日更將移師寶太殿進行「寶太殿經書彙編」新書及論文發表。

柯榮三說,「出書只是第一步,之後希望能翻譯解讀」,但工程浩大還待政府部門支持。張志帆說,祖先曾流詩「道德千方念待善民易」,不知所指何事,現在恍然大悟,原來是「待善民易(譯)!」

文章來源: 自由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phailinstory48 的頭像
phailinstory48

泰國刺青產業報導

phailinstory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